淀粉以不同含量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中,尤以种子、果实和块根中含量较高。将植物原料磨碎,使细胞破裂,然后用水冲洗,淀粉在水中混悬不沉,滤过后干燥即得。淀粉是白色、无臭、无味的粉末状物质。
天然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amylose)和支链淀粉(amylopectin)两类。前者存在于淀粉的内层,后者存在于淀粉的外层,组成淀粉的皮
质。直链淀粉不易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中而不成糊状:这是由于热量促使直链淀粉螺旋状结构伸展,使分子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被溶解。支链淀粉在热水中也不
溶,但可膨胀成糊状。因为支链淀粉的螺旋结构虽也在热水中有所伸展,但由于分子中许多支链彼此纠缠而产生糊化现象。直链淀粉一般由250~300个D-葡
萄糖以α-1,4-苷键连接而成,呈线型直链,支链很少。由于α-1,4-苷键的氧原子有一定键角,且单链可自由转动,分子内的羟基间可形成氢键,因此直
链淀粉可具有规则的螺旋状空间排列,每一圈螺旋有六个D-葡萄糖。直链淀粉结构如下:
淀粉溶液与碘可产生紫蓝色,这是鉴定直链淀粉的反应。目前认为可能是直链淀粉螺旋状结构中的空穴恰好适合碘分子的进入,并依靠分子间的引力使碘与淀粉形成蓝色的配合物。淀粉在酶或稀酸的作用下,逐步水解成一系列产物,最后得到葡萄糖。
淀粉遇碘溶液显蓝色或蓝紫色,糊精则显红色、黄色或不显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显色。
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因来源不同而异,一般含6000~40000个D-葡萄糖。支链淀粉中,主链有α-1,4-苷键,分支处为α-1,6-苷键,其结构式如下:
在支链淀粉分子的直链上,每隔20~25个D-葡萄糖单元便有一个以α-1,6-苷键连接的分支,因此其结构比直链淀粉复杂。支链淀粉可与碘形成紫红色的配合物。
淀粉经羧甲基化后,产物为羧甲基淀粉和羧甲基直链淀粉,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糖原(glycogen)。糖原也称肝淀粉,是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一种多糖。当葡萄糖在动物血液中的含量较高时,它就结合成糖原储存于肝脏中;当血液中的含量降低时,糖原就分解为葡萄糖而供给机体能量。
糖原是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热水,溶解后成胶体溶液。它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不过其中支链糖原比支链淀粉多而密,链较短;每隔8~10个葡萄糖单位就出现一个α-1,6-苷键。糖原与碘作用呈紫红色至红褐色。
评论